山西健杰律师事务所 - SHAN XI JIAN JIE LAWYER LFFICE 山西律师事务所,长治律师事务所,长治律师,山西律师,太原律师,北京律师,法务咨询,法务代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西健杰律师事务所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九五”计划
 

  人事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精神,编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九五”计划》。
  一、人事计划工作面临的形势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革,重要标志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事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出有因管理体制设想。“三个制度、三个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确定,表明了人事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初步定位,同时表明了我国人事管理向现代化公共行政管理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重大改革举措,既为人事计划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宽松的改革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人事计划工作推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八五”期间,人事计划工作在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年平均增长2.2,明显低于“七五”期间4.6的增长幅度,年平均增人由“七五”时期的130万人下降到“八五”时期的68万人。人员增长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增幅逐年下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由1991年的3.9下降到1995年的1.2,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人员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在机构中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增人,有计划地引导人员分流。“八五”期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预计达到3385万人,其中机关单位为994万人,事业单位为2391万人。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增长23.9,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21.6;扣除物价因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平均增长6.1。“八五”期末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预计5540元,逐步接近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初步缓解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低于企业工资增长的态势。
  人事计划体制改革重点围绕职能转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从指令性计划管理逐步转向运用政策、规划进行指导管理;从集中统一管理逐步转向分级分类管理。
  人事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人事统计制度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初步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比较调查统计制度和公务员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人事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起步,这一现代化手段一旦投入运行,将对人事计划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在充分肯定“八五”工作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今后的人事计划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下一步机构改革还将面临人员分流问题,现行的统包统配制度既对人员分流构成阻碍,也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和吸引优秀人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公务员工资偏低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如何在深化人事计划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宏观管理、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也是人事计划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有些是社会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而人事计划工作必须应对的,有些是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的看,这些问题既是人事计划工作前进中的问题,也是关系整个人事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问题,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原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九五”人事计划工作主要目标和指导思想
  “九五”人事计划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深化人事计划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宏观管理体系,增强人事计划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人事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综合考虑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以及下一步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等因素,“九五”期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年平均增长2%,到2000年人员总量将达到371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平均增长速度应按5%左右安排为宜。
   为了保证人事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切实做好本世纪末的人事计划工作,今后5年人事计划的改革与发展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第一,人事计划工作要充分体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要实现两个转变。围绕这两个转变,人事计划工作必须从两方面抓紧行动,一是尽快转变人事计划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宏观管理体制;二是适应集约型经济发展需要,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全面提高人才素质,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尽快找准人事计划在人事工作两个调整中的位置,不断拓宽新领域,开创新局面。
  第二,人事计划宏观调控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是工资分配激励功能的发挥,市场机制都能起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人事计划只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计划的内容才能更加充实,调控的力度才能进一步加强。
  第三,人事计划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和宏观性。计划制定要立足部门,放眼全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既要考虑需要,也要根据可能;既要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出发,又要兼顾企业工资水平及社会物价水平等多种因素。人员计划要站在人才资源开发的高度,统筹考虑全社会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人事计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人事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衡与和谐。
  第四,人事计划工作要充分依靠各方面积极性。一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人事计划两级调控体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人事部门加强人事计划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类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机关和事业各个单位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把人事事业推向前进。
  三、“九五”人事计划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传统人事计划体制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九五”期间,人事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手段,规范管理。人事计划工作要在深化人事计划体制改革中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职能;在加强人事宏观管理中建立制度化的总量调控体系;在规范管理中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多样化的分类管理制度;在完善计划手段中建立人事统计信息网络体系。
  (一)深化人事计划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人事宏观管理体系。深化人事计划体制改革,就是要改革现行体制中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使计划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是实施宏观管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人事计划管理必须加快职能转变,加快管理方法的变革,要在进一步完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并强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建立和完善人事宏观管理体系的重点是,建立人事宏观调控系统、信息系统和监督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和支持,能够综合协调和正确运用人事政策的运行机制。人事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计划总量调控、政策法规调控和编制调控。实现人事宏观调控目标要突出总量调控的作用。搞好人员和工资的总量调控,是人事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和改善统分结合的管理制度,切实管住管好人员和工资总量。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这就决定了人事计划总量调控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人事计划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人员和工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既要控制增量,也要着力调整存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要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要根据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控制增量,严把“进口”;调整存量,畅通“出口”。在行动步骤上,“九五”前两年主要是巩固这次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果,严格控制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后3年重点是配合下一步政府机构调整,做好人员分流工作。人员计划的安排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既要考虑社会人才资源的供给因素,也要照顾人才需求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任务还很重的形势下,人员计划指标的约束作用只能强化,不能削弱。但人员计划也不能固守成规,必须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人员计划管理要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人员总量管理办法,坚持统一调控,分级分类管理。
  ——进一步打破统包统配制度。要加大人员计划管理由安置型向需求型转变的力度,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除少数专业由国家安排就业外,一般都进入人才市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军官转业安置,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指令性分配向市场配置与“保底”安置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计划管理既要做到统一性,又要体现灵活性。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属于社会再分配,国家财政对工资增长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就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必须坚持统一计划管理。但在强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一计划管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这些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也就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计划管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要解决工资改革遗留问题,实现工资增长正常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要制度化,不同年度之间工资增长要均衡,增长总量要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要逐步落实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工资改革文件中规定的工资正常增长项目,确保新的工资制度正常运转。
  ——建立地区津贴总量调控制度,理顺地方工资分配关系。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和财政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地区津贴增长总量和比例。国家工资和地区津贴两者共同构成工资总量,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但调控的方式有所不同,前者强调统一性,后者体现灵活性。无论国家工资增长还是地区津贴增长,都必须遵守“两个低于”的原则,都要统一纳入工资基金管理。
  ——建立多样化分类管理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及不同经费来源,分别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等办法。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要讲究公平与效率,报酬要与贡献相联系,分配要适当向科技人员倾斜。适当缩小行业间差别,合理拉开内部差距,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深化人事统计制度改革,建立全国人事统计信息网络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计划决策的科学性对统计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采集要准确、信息传输要迅速、数据汇总要及时、数据查询要便利。因此,必须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深化人事统计制度改革。根据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事业发展的要求,人事统计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与企业同类人员工资水平比较统计调查制度,建立人才资源抽样调查制度,建立人事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统计信息数据库。
  ——根据人事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加快建立全国人事统计信息网络。要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以电子邮件传输信息,提高人事统计数据的采集、编辑、输送、处理、存储的现代化程度。
  (四)编制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合理引导人才资源流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人才的部门所有和地区封闭格局将逐步打破,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经成为客观趋势。人员计划管理必须顺应这一趋势。要搞好人才资源的预测,建设人才资源信息网络,编制人才资源发展规划,推动人才资源开发利有一体化,实现人才资源配置高效化。
  要根据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的不同需求,合理引导人才流向,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重点造就培养高科技人才,集聚各类高级人才,以适应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推动整体经济的集约化发展;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重点开发培养和吸引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经济更快发展。行业,要重点保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国家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必要时,国家对这些产业可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
  (五)建立总量监测体系,增强人事计划综合调控能力。加强人事宏观管理,重点应放在制度化的总量控制,专项计划要纳入总量计划,服从总量计划。要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量调控体系,集总量管理、总量调节及总量监测为一体,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确保总量控制的权威性。
  “九五”人事计划工作面临的任务重,难度大,只要我们的工作充分体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紧紧围绕“三个制度、三个体系、三支队伍”建设,按照“两个调整”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九五”人事计划的各项目标就一定能圆满实现。

时间:2009-12-18 22:26:47   点击数:0    
打印】【关闭
  • 北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B座(德宝饭店对面)电话:010-88358429
  • 太原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西街2号万水澜庭(省高院对面) 电话:0351-6568666
  • 长治地址:山西省长治市西大街58号电话:0355-2180808
  • 24小时法律服务急救电话:0355-2030110
  • 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电话:0355-2030148
  • 邮 箱:zgsxjjls@126.com传真:0355-2032928